保安服务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
眼看着小区物业聘用的保安年龄日益增长,体质逐渐下滑,他们往往缺乏动力去劝阻或制止不文明行为。这些保安在那些不文明者的眼中,可能仅仅被视为廉价的劳动力,随时可能被替代,甚至遭受辱骂。一旦发生冲突,即使保安有理,也往往成为低头道歉的一方。
同样令人担忧的是,在北京大力打造的首钢园内,一些保安虽然手持扩音器提示游客文明旅游,但他们的行为却令人咋舌。他们一手举着扩音器,一手却举着香烟,甚至将烟蒂随手弹入一池清水中。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思考:除了他们,还有谁会愿意从事这种费口舌、一站一天、一转一大圈却收入微薄的工作?
在公交和地铁上,我们经常能看到身着乘务管理员制服的保安,他们往往懒洋洋地靠在车厢上,对那些违反车上告示提醒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。长时间的站立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,使得他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不难发现,随着某些重要日子、场所或地段的增多,路旁、沿线、桥上、街角等地方,戴着红袖箍插着小旗的“志愿者”队伍随处可见。这些“志愿者”往往来自公职人员,他们的加班和慰问开销可能远超短聘专业保安的费用。
回顾保安行业的历史溯源,虽然国人习惯于以诞生于中国为傲,将镖局视为保安的原生态,但客观而言,现代意义上的保安可能最早出现在美国。1850年,美国出现了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——平克顿侦探社,这被视为现代意义保安的雏形。
然而,尽管保安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,但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。
美国是保安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。其保安服务业在人力、财力和物力上均超越了警察机构,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实力。据统计,美国人每年在私人保安方面的支出高达520亿美元,远超警察的300亿美元。此外,美国还设有国家私人保安业管理机构,统领着2万家保安公司和210万从业人员,数量是美国警察总数的5倍。FreedoniaGroup预计,2012年美国保安行业的收益将达到惊人的660亿美元。
同样,法国、英国和德国的保安行业也相当发达。2010年,法国共有5000家经营企业和5万从业人员,总营业额高达50多亿欧元。英国安全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至2011年,英国已有2000家安全设备设计、生产与供应公司,以及2500多家从事安全保卫的英国公司,雇佣的保安服务人员超过5万人,占据了英国安全市场的三分之一。而在德国,私人侦探和保安服务业务的营业额也相当可观,达到了45亿欧元以上,全国约有3500家企业和7万工作人员。
回顾中国保安服务的发展历程,1984年深圳蛇口成立了第一家保安公司,标志着中国保安服务的起步。随后,中国保安协会于1994年由公安部主管成立,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。2010年1月1日,《保安服务管理条例》的施行,更是为中国保安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然而,尽管中国保安服务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仍存在诸多不足。目前,中国已有近4千家保安服务公司,从业人员数百万,但大多数公司仍停留在低价竞争、提供廉价人力解决“有人无人在”的低层次服务上,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
欧美发达国家的安保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。以美国为例,新入职的保安必须接受一系列严格培训,涵盖法律知识、安全设施操作、急救技能、防恐演练等多个方面。此外,他们还配备完备的装具和应知应会手册,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。
在这些国家,保安服务费、工资及社会福利待遇均有明确规定,确保保安人员获得稳定且优厚的收入。因此,保安职业不仅具有吸引力,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。相比之下,法国保安人员的流失率仅为10%左右,且多数为自愿离职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国外保安服务业的科技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。例如,日本采用远程监控技术,通过安装摄像报警装置实现远程控制,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。而我国保安服务业务仍主要依赖传统的人海战术,科技应用相对滞后。
回顾我国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,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仍存在明显的差距。保安群体的社会地位、职业尊崇感、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均亟待改善。只有这样,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保安队伍中来,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。
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,由于国人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戾气,犯罪率有所上升,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也相应提高。然而,国家能投入的警力资源总是有限的,往往只能应对事后情况。因此,安保服务业或许已经迎来了消费升级、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的转折点。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,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让人不情愿地加班成为“志愿者”进行四处蹲守。相反,我们应该致力于确保已出台的法规制度得到切实执行,使保安职业真正成为有尊严、稳定收入的职业。这样,雇主才会愿意支付优价,保安从业人员也会因此提升素质,追求职业成长与收入地位的共同提升。